王禄仕,民革曲江新区工委的一名老党员,曾任民革西安市委会秘书长、西安市政协常委、西安市水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现任西安中山书画院院长。他以不凡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为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和民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朝古都西安,从古至今的兴衰变化都与水息息相关,司马相如曾以“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绘“八水绕长安”的恢弘之美。作为一名水利专家,王禄仕望着发源自秦岭主峰太白山的黑河,动情地讲起西安解放以来建设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引水工程——黑河引水工程建设故事,把自己与黑河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
涓涓清水寄深情
王禄仕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之家,自幼勤奋好学,198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投身到黑河引水工程筹建之中。
彼时的西安正由于长期过度抽采地下水导致地质环境问题频发——地面下沉、地裂缝加速、建筑物受损。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他看到的不仅是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水荒,还有由此导致的西安标志性文物建筑大雁塔倾斜等结构问题。
对于当时面临的水荒,他记忆犹新:“西安要发展,必须先解决基础性问题,城市供水就是一个最大的基础性保障。饮用水都成问题,何谈其他发展!”从安全和长远的水资源利用考虑,西安市决定开发利用发源于素有中央水塔之称的秦岭黑河水资源,以解决西安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其实,黑河引水工程,早在50、60年代的时候就有过规划,70年代的时候正式提出,80年代西安市政府向陕西省政府提交了报告,1987年获国家计委批复。我有幸参与了整个工程的可行性调研、报批和建设。”说到这里,他油然动容。
从黑河引水工程筹建小组成员到黑河水利枢纽指挥部办公室技术处处长,他全程参与了黑河引水工程的建设。他回忆道:“我记得是87年11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到2002年基本完工,历时15年,我全程参与。水库大坝这个庞然大物建设技术很复杂,特别是地质问题,勘探只能了解局部范围的情况,现场经常需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对策,提出解决方案,所以说那些年是实实在在摸爬滚打过来的。”
“那时候,我每天坐15路公交车,然后走两三公里路到现场办公室。参与这项工程的工作人员,基本上礼拜一去礼拜六才回来,还有一两个月回一次家的,有的甚至半年吃住都在工地。我们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对老人尽不了孝,对孩子尽不到责。真的是‘舍小家为大家’,大家只有一个目标——让西安人早点儿喝上黑河水。”
事实证明,黑河引水工程的建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黑河引水一期工程完成,西安水荒基本得到缓解。2003年12月,黑河引水工程全面建成,实现了向西安市年供水4亿多立方米、最大日供水110万立方米的目标,基本满足了西安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投运,标志着以黑河金盆水库为主要供水水源,石头河水库为补充水源,石砭峪水库为应急水源,田峪河径流、长安沣河径流、甘峪水库等为季节性补充水源向西安城市供水的格局形成。如今,甘甜的水流通过城市的血管滋润着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西安城市因黑河而美丽,西安人民因黑河而幸福。大美西安,青山绿水,离不开许许多多像王禄仕这样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和奉献者。
壁立千仞尽职责
2002年黑河引水工程基本建成后,王禄仕被调任民革西安市委会担任秘书长。从“水利老将”到“党派新兵”,他深知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共同致力于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西安民革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的,一代代西安民革人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和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为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而共同努力。
面对崭新的岗位,他欣喜地看到,西安民革事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蓬勃发展,从1984年8月市委会成立时的19个支部、350名党员,到2001年12月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已经壮大成为拥有51个支部、764名党员的队伍。欣喜之余,他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下定决心要做有心人和实干家。在市委会班子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他从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机关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市委会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提升改进。制度建设方面,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市委会成立以来碎片化的规章制度收集整理、补充完善,建立健全了市委会第一套系统性规范性的《工作制度汇编》。党员管理方面,他积极推广应用办公电子化,收集整理了全市党员信息,把纸质化台账整合形成电子化信息,使党员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准确。机关作风建设方面,改善老旧办公环境,让机关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期间,他统筹协调冲锋在前积极应对,开设了机关临时食堂,既有效防止了病毒传入,又凝聚了机关干部人心。
在担任西安市政协常委的十余年间,他先后提交提案40余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广泛听取民意,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他深入调研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的多项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提案和建议,受到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他提出“要内外兼修,着力提升西安颜值”,《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不断改善西安水环境》等多份提案成为市政协大会发言内容,为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
翰墨华章传薪火
2022年,王禄仕到龄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后的他“退休不褪色,卸任不卸责”,依然保持着对民革事业的情怀和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并致力于推动民革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2023年12月,他担任西安中山书画院院长后感到,西安中山书画院要勇立潮头,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依托新媒体平台做大做强书画院品牌,勇于突破创新,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职以来,他积极组织各类书画展览和交流活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笔耕不辍的他在闲暇之余经常来到曲江新区工委党员之家书画室,邀朋聚友挥毫习画。他的画作笔墨酣畅,意境深远,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赞誉。他最为推崇郑板桥先生的竹石书画——“一世竹子半世兰”,画卷中笔直的竹子依石而立,笔墨浓淡间勾勒出青竹昂然挺立的气势,竹子风格恰如王禄仕先为人后做事之写照。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民革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如今,王禄仕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民革事业和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他常常表示“加入民革我无怨无悔,身为民革人值得我终身引以为豪。”他时常与年轻的民革党员交流思想、传授经验、分享体会,激励他们继续为民革事业和西安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筚路蓝缕四十载,初心依旧续华章。回顾民革西安市委会成立40年的历程,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40年来,正是在像王禄仕这样的众多民革老前辈、老党员的带领影响下,市委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出重要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全市民革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民革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西安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进步继续贡献民革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