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年肝胆相照,七十五年荣辱与共。作为一名战斗在乡村三十年的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十六年党龄的民革党员,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了乡村的焕然一新与发展巨变,深切感受民革大家庭所展示的无穷魅力与统一战线所奏响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乐章,沉淀在其中,感染在其中,就如同一曲情满乡村“三步曲”,一部沉浸式乡村情景剧,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沉回转。三十年乡村岁月,十六年民革情缘,在历史浩瀚长河中,或许只是一小朵浪花,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就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坚韧与拼搏历程,抑或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吧。
第一步:激情岁月之“主旋律”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乡镇是历练的“试金石”,是操练的“比武场”。1995年7月大学毕业后,就一竿子到底,到当时的郊区辛兴乡政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启了乡村战斗的激情岁月;2007年10月,调整到平坦镇办公室,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在服务“两会”的间隙中,与民主党派由陌生变得熟悉,从“零接触”变成“常接触”。2008年6月加入民革,2011年7月,因加入民主党派而与政协结缘,成为郊区第八届政协委员。自此,以心作答,以笔为伴,以民为径,为经济发展献良策,为社会进步提建议,为民生改善建诤言,“手持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以此来诠释人生价值,来体现一个民革党员的家国情怀、民生关切的平常心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随着农村文化惠民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农民的群体认同感、主体认知感和主动参与性,忽视了农村自身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往往出现了诸如: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村民冷眼旁观之类的现象,如何让乡村文化走进寻常人家?
正巧此时,《农民日报》刊登一则消息,临汾市吉县尝试了“一村一故事”微电影拍摄文化惠民工程,由于这些微电影均取材于当地农村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编自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群众参与度广、热情度高,引得网络媒体的追踪报道与争相转发。要是设想参照吉县做法,“一村一部微电影”,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激发内生活力,就可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变“冷眼旁观者”为“文艺实践者”。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村干部走访座谈中,说道起村里的这些事、这一想法,村干部、村民表示赞同,并加以补充意见。由此,总结经验,整理报送社情民意信息《推行农村“一村一事一部微电影” 提升农村文化的参与度、覆盖面与软实力》,随即被省政协转送。此基础上,又形成提案,在文化体育局提案督办会上进行专题发言,为乡村文化内生力的复苏与提振,提供了可参考之办法。
从那之后,《建议我省园区组建工会联合会》等7篇社情民意相继被省政协采纳或者转送,其中《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新村建设应与棚户区、城中村、城周村改造相衔接》被原省长王君亲笔批示,《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被省政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信息”,而我被评为“2013—2014年度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个人”,被聘为省政协十一届社情民意信息特邀委员;期间,2013年9月份,参加民革省委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全省中青年代表人士培训班”。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2016年5月,已过不惑之年、在平坦镇摸爬滚打了二十一年的我,到旧街乡政府担任分管工业的副乡长。
在乡镇,党派干部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必须完成民主党派、政协委员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战场”,在这个战场,必须做得更好、更努力、更富特色,最为直观表征为“双岗建功”的“言值”与质效。
同年6月份,被民革省委会评为“‘双学一跟’学习实践活动优秀党员”;在2017年11月份,被足球彩票评为“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5月参加由足球彩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首届“民革全国参政议政骨干培训班”,在那批学员中,我是唯一一个来自乡镇的,在足球彩票机关,作为学员代表进行发言。
在乡镇干部的生涯中,包村是正常的“营生”,是每个乡镇干部必须经过的职场历练中。有时,一个突然间萌生的“想法”,一个不经意的小小“创意”,某种程度上,就会推动工作的大踏步前进;有时,这就会成为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新鲜食材”与“别样佐料”。
那是学习回来不久,就是在9月份吧,合村并村工作打响,涉及我包的两个村——高岭和簸箕掌,簸箕掌由于人口不足200人,列入名单之内,位置相近,一个经济上的强村,一个发展中的贫困村,特别是两村由于村情相近有意思靠拢。如何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促使计划转化为现实,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那是10月4日中午,在一碗饸饹、两瓣大蒜之后,东楼二楼安监站的一本小册子《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在现有两个党支部之上,依据相关原则,组建“联村支部”,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中坚作用,推动两村走向合村并村实现融合、贫困村巩固好脱贫成效,这样,既便于党员群众从感情上接受,又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想法一下子进入脑海,下午,随即召集两村主要领导说明“想法”,进行“吹风”“预热”“加压”,就组织架构、运行办法等商讨,明确在报请党委批准通过后,才可进入状态。
在乡党委会专题研究的基础上,10月25日,由旧委发〔2019〕25号文件批准设立,那时,联村支部由支部委员5人组成,其中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这样,全乡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以“支部联村、村委联姻”为主题的高岭(簸箕掌)联村支部开始运行,联村支部的工作得到了时任簸箕掌村包村区领导、区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联村支部的组建,有力推动了两村合并融合,为贫困村脱贫成效巩固、合并村顺利换届,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我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做法,撰写报送了社情民意信息《加强联村支部建设 推进合并村深度融合》,后报送省政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项提案,在小组会上进行专题发言,为加快类似行政村的合并,提供了典型案例与实操经验。
转年1月底,我被民革省委会评为“全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并被选聘为省政协十二届特邀信息员,成为当时全市唯一连任的省政协特邀信息员。
第二步:“五天四夜”之“咏叹调”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2021年3月的乡镇换届中,由旧街乡三级主任科员、政府副乡长调任郊区政协机关三级主任科员,旋即作为河底镇下章召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走到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线。
“五天四夜”,吃住在村;走村入户,感知冷暖;数九寒风刺骨,夏日蚊虫叮咬;放下包袱、身入心入,家国情怀,身染情融,摸清脱贫户情况,配合合并村换届选举,顺利完成脱贫劳动力线上培训、特殊人群城乡医疗保险缴纳、脱贫成效巩固问题排查整改、重点人群“孝亲敬老”奖励扶持等重点工作。
2022年初,在民革市委会第七次换届中,我第一次成为市委会委员,成为新组建专委会——“三农”委员会的首任专委会主任,进而首次成为市政协委员,并再次成为民革省委会“三农”委员会委员。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驻村工作的繁忙,乡村生活的简约,逐渐平复了内心的烦躁与不甘。多少次走村入户中,厚实自己;多少个不眠之夜里,沉淀自己;多少次在风雨前行中,审视现实。就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些文字记忆。
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是一个政协委员的硬功底。在夜晚的走访农户中,在村民茶余饭后的绘声绘色描述中,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一个个接踵而来,那些发黄的奖章牌匾一摞摞铺陈眼前。依仗着对乡村文史的爱好和略显拙劣的文笔,经过近四个月的搜集整理,以《在党五十年 我心依旧》为题,整理挖掘“抗美援越”老兵王三锁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看着那些文字,看看那些篇章,老王的那种欣喜若狂的眼神久久难以忘怀。这不,前不久还联系我,说起这事来,感激之情跃然耳边,那声音令人回味。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在追逐梦想中砥砺前行》荣获2021年度全市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心同德 共襄伟业”主题征文“一等奖”;《因地制宜 分类划档 综合考评 培优提质 大力发展特优精乡村产业》获评市委统战部“2021年度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在人口大普查中应关注农村居民人亡户籍不注销不变更怪像》被市政协评为“2022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我被民革省委会授予“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这是继2020年1月份之后,又一次受到省委会的专项表彰。作为一名身处乡村一线的普通党员,连续获得这样的荣誉,其中的辛苦、其中的汗水与泪水,不言而喻。
第三步:情融“三农”之“协奏曲”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饭吃”。同年9月份,我回到了政协机关,暂且居身于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调查研究与社情民意,成为了工作中的主职主业,日常中的“一日三餐”。
些小方寸地,履职大舞台。放弃节假休息日,或步行,或公交,或三五人结伴,到乡镇、到村庄,进社区、到厂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用脚板丈量实情,用真心体验民情,在一方小天地中,在三尺大舞台上,以诤言良策展现一个政协委员的执著与担当。那时,作为全省重点工程——“太行一号”旅游路正在全面推进中。如何了解沿线乡村现状,依托“太行一号”旅游路,整合多种潜在优势,赋能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从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就成为民革市委会之专委会——“三农”委员会的一个重点课题。就在接近年底的那次,与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石旭、民革上站支部副主委张可宇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平定段,走访座谈、收集资料,深度思考、深入分析,结合实际,经过五昼夜的奋战,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聚力“太行旅游一号” 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倾力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 乡村振兴示范区 百里太行山水画廊》,作为市委会集体提案,被市政协确定为当年的重点提案,《建议在“太行一号旅游路”沿线选点布设 配套建设“光储充检”一体化新型充电站》被省政协转送,成为那年郊区第一件被省政协采纳的社情民意信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今年9月份中旬,参加了省政协农村委在汾阳市贾家庄村举办的“山西省政协系统农村委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全省各地市的政协农村委干部济济一堂。在亲耳聆听了省政协主席吴存荣的精彩授课,亲身见证了那些兴农强农的典型案例之后,真是令人脑洞大开。蓦然发现:在这条参政议政的路上,依然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新兵;在这条强国兴农的路上,依然有那么多的难题,亟待去破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细细想来,从那时至今,累计报送社情民意信息42条,其中,全国政协《每日社情》采纳1篇,《团结报》刊登1篇,《大力推行“可定制微小宅地”私人定制模式解决“市民下乡”问题》等8篇被省政协采纳或上报全国政协,《建议大力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等32篇被市政协采纳或上报省政协,2022年、2024年先后两年代表民革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发言,整理完成《民革郊区支部资料汇编 2020年10月-2024年1月》。
三十年情满乡村,十六载民革情缘。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格局,新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首来时路,“雄关漫道真如铁”,人生之路不就是邂逅十里春风,一部“三步曲”,弘扬时代“主旋律”,畅享实践“咏叹调”,携手唱响“协奏曲”,深深嵌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试看脚下路,“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一起出发,以“千淘万漉”的辛苦,凭“咬定青山”的坚韧,“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力争成为参政的“行家”、议政的“高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新篇章,奉献绵薄之力!